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78.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8卷第3/4期 Vol. 8, No. 3/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78.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8卷第3/4期 Vol. 8, No. 3/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Faulkner's World as Reflected in The Hamlet
福克納《荒村》中所反映的世界
作者/Author
田維新 Morris Wei-Hsin Tien
頁碼/Pagination
pp. 99-124
摘要
本文試圖以《荒村》爲例,說明福克納對一般人性的刻劃及對美國南方村鎮的寫賓描繪。從十九世紀的末期到二十世紀的初期,美國整個的社會開始從農業步入了工業。美國南方雖以農爲重,仍避免不了社會的變遷。尤其在內戰之後,從都市到鄉村,整個南方在重建的過程中,都受到機械文明的影響。可是在小說《荒村》中,福克納並無意說明這些,他只不過想藉人物的刻劃,反映時代的改變及人類原有的弱點。
不少硏究福克納的學者 (像George Marion O'Donnell等) 在研究《荒村》時,都認爲福克納在這本小說中創造了兩類對比的人物:一類是像Sartoris那樣的人物;另一類則是Snopes家族之類的人物。前者爲守舊的貴族,重視人品及舊有價值觀念,後者純是工業社會裡的產品,沒人性,為貪取錢財,不擇手段。由於這類人物的滲進荒村,敗壞了社會風氣,舊有的道德觀念也隨之喪失。
作者在仔細研讀本作品及參看其他有關資料之後,對這種二分法的評論提出了質疑。所以本文即在依據故事的發展及人物的描述,說明在Snopes這家族人來到荒村之前,該村並非人人皆重視人品,不貪圖非份之財。而在Flem Snopes和他的家族到了荒村之後,全村也沒因此風氣敗壞,道德淪喪。只是Flem個人比Varner和Ratliff等人,棋高一著,更懂生財之道而已。
由此可知,福克納是在藉《荒村》,再一次探討人性的複雜及其弱點,並刻劃出村人們生活的全貌。他客觀地分析了人類常常為了求得自身的滿足,而置人品、道德於不顧。這是自古而然,並非機械文明所導致的結果。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