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4.09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4卷第3期 Vol. 14, No. 3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4.09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4卷第3期 Vol. 14, No. 3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Supply-Side Economics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供給面經濟學及其問題
作者/Author
許碧昭 Bih-Jau Sheu
頁碼/Pagination
pp. 97-114
摘要
供給面經濟學自雷根總統採行以來,已成爲當前美國經濟學界最大的爭論之一。供給學派認爲凱恩斯的理論體系注重總需求的分析,忽略了總供給面,並且認爲美國的經濟病根在於不當稅制減低了個人的工作及儲蓄意願,並打擊企業投資意願,因而造成生產力低落及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
本文第二部分簡要介紹供給學派的論點及其與傳統理論之區別。第三部分則述及供給學派某些論點雖已漸被接受,但仍缺乏完備的理論系統,故遭遇許多理論上的問題:(1) 減稅所產生之替代效果固可使勞動供給增加,但所得效果的作用則相反。實證研究的結果指出減稅所能增加勞動供給的作用除了對第二級勞動者 (secondary worker) 外並不很大。(2) 有關稅後所得增加以提高儲蓄率之分析大多著重於儲蓄彈性之估計。此一方式一則由於模型設定及使用概念不同常導致不同結論,二則也忽略了由於減稅所造成政府赤字可能影響民間儲蓄的分析。(3) 有關投資行爲之硏究,經濟學家間尙未獲得一致結論。甚而資本形成與生產力之關係,乃至於生產力與經濟成長之關係皆有爭論。
本文將上述問題及有關之研究作一回顧整理,認爲今後供給學派之理論發展應注重整體,並儘可能於分析時考慮所有相關因素。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政治學 Politic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