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4.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4卷第4期 Vol. 14, No. 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4.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4卷第4期 Vol. 14, No. 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Poetry as Mirror: Lawrence Ferlinghetti’s Journey to “San Francisco”
詩者鏡也:法林格諦的「舊金山之旅」
作者/Author
林耀福 Yaofu Lin
頁碼/Pagination
pp. 23-53
摘要
法林格諦乃是五○年代「比特運動」的健將之一。他跟其他比特作家共持一個希望,即透過文學,尤其是詩,而建立理想的社會。這個理想的社會,在法林格諦的作品中,常以「舊金山」為象徵。法氏與其他比特詩人最明顯的不同,在於他對宗敎,尤其是基督敎,沒有太大的興趣,但是對俗世的事務則相當關切。他服膺法國存在主義大師沙特的信念,認爲作家應「參與」世務,而不應抱持遺世獨立的態度。最能反映出他的「參與」哲學的,一爲他對學位的追求,二爲他在舊金山開設城光書店與出版社。比特詩人與學院派作家多持對立態度,法氏亦不例外。但在敵對學院之同時,法氏卻追求學院所授與的學位——他是所有比特詩人中,唯一不但擁有碩士學位,還擁有博士學位的。而他開設書店與出版社,更是十足的俗世商業行爲。不過他的「商業行爲」對於他建立理想社會的努力,卻發生極大的助益。
法氏的主要努力,當然在於詩的創作方面。但其詩觀,則頗受其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法氏認爲詩如一面鏡子,反映現實,唯所反映出來的現實,均爲亟應剷除的社會缺失。詩人藉此詩鏡之助,得以進行破壞工作——破壞無政府主義者心目中罪惡所寄之現有秩序——並從而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新秩序。法氏早期的詩作頗具抒情之美,但後來由於其一心想逹成「破壞」之目的,乃捨棄抒情而採取尖酸刻薄之諷刺風格,致使其詩的品質低落,殊令人惋惜。此外,法氏作品中的若干見解,均失之偏頗天真,缺乏新意,此亦其作品品質低下之原因。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