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8.03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8卷第1期 Vol. 18, No. 1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88.03
所屬卷期/Vol. & No. 第18卷第1期 Vol. 18, No. 1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Joyce Carol Oates’s Do with Me What You Will
歐慈《任憑處置》一書中的女性意識
作者/Author
紀元文 Yuan-Wen Chi
頁碼/Pagination
pp. 59-85
摘要
在美國當代小說家喬薏絲.凱洛.歐慈的早期作品中,婦女角色的際遇都甚爲悲慘:她們或身遭巨變,在精神病院渡其殘生;或為物慾所蔽,終至死於非命;或掙扎於污穢齷齪的環境,希冀圖存。然而在《任憑處置》(1973年) 一書中,歐慈創造一個與迥異的角色伊蓮娜。她從一個被男人視爲禁膚的「睡美人」,逐漸覺醒,終於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本文的目的旨在運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觀點,以詮釋本書中的女性意識主題。
在陰柔階段,女性的特徵是模仿與接受既存的性別角色功能,父權具有絕對的支配力,因而消極與退縮構成女性經驗的主體。以伊蓮娜的處境而言,從童年時代起甚至到結婚後,她一直是男人的玩物,毫無尊嚴可言。歐慈有意將本書的第一部分〈二十八年,兩個月,二十六天〉當做伊蓮在陰柔時期的處境之寫照。事實上,她也像是一個囚犯,失去自主的能力。在缺乏精神慰藉的情形之下,伊蓮娜的生活了無生氣。在偶然的機緣裡,她邂逅傑克並發生戀情,頓覺以往生活之空虛,因而萌生抗拒父權神話的契機,進入女權階段。然而傳統婚姻制度的規範與女性自主意識之間的衝突正致使伊蓮娜陷入道德的困境,身心飽受煎熬困頓。本書第三部分的標題〈犯罪〉凸顯出女權意識對傳統制度的干犯與挑釁,也表露歐慈對於逾矩行爲不苟同的態度。在女性階段,伊蓮娜體認女性特質的意義,是故以性別差異爲基礎,重新界定性別角色功能,建立平等、和諧的兩性關係。職是之故,伊蓮娜爲了實現自我,追求理想與幸福,毅然離開丈夫,主動邀請其情人傑克共同開創新生活。小說最後一部分以總結做結束,似乎暗示二人將有圓満的結局。
綜觀以上分析,歐慈身爲小說家,探知文學與社會運動的分際,因此她避免在小說中直接宣揚女性主義的敎條。透過故事情節的發展,角色的刻劃,象徵與隱喻的運用,歐慈深入探究一位女性英雄成長的過程,將女性意識具體而微地呈現在小說結構當中,確實是一部成功的女性主義文學作品。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https://doi.org/10.7015/AS.198803.0059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