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90.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20卷第4期 Vol. 20, No. 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90.12
所屬卷期/Vol. & No. 第20卷第4期 Vol. 20, No. 4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Literature or Psychoanalysis: Poe’s Personality and His Works
文學作品與心理分析:以愛德格.愛倫.坡為例
作者/Author
田維新 Morris Wei-hsin Tien
頁碼/Pagination
pp. 1-38
摘要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作家、作品與心理分析的關係,並以十九世紀的作家愛德格.愛倫.坡為例。早期研究坡的評論家,不少將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用來分析坡的作品與其人格的關係。像在1926年評論家克拉奇出版的〈愛德格.愛倫.坡:天才之研究〉(Joseph Wood Krutch, Edgar Allan Poe: A Study in Genius),就是用佛洛依德心理分析來分析坡的最早的一位評論家。克拉奇認為坡的作品全是自己神精異常的表現,其酬洒問題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全是他心理病態的寫照。
另一位研究坡的病態心理最為徹底的是佛洛伊德的學生博娜帕 (Marie Bonaparte)。她的近八百頁巨著〈愛德格.愛倫.坡的生平及著作:心理分析之詮釋〉(The Life and Works of Edgar Allan Poe: A Psycho-Analytic Interpretation) 完成於三O年代,在四O年代末期譯為英文。博娜帕認為坡的病態心理是對正常人而言。在坡的作品中所呈現的本能和慾望都是正常現象的誇張。而一般常人在童年時期均加以壓抑。坡早年喪母,並遭父親遺棄,因而形成他日後心理的不正常,並是個戀屍癖者。博娜帕並以坡的全部作品爲佐證。
本論文試圖以當代法國心理學家拉崗 (Jacques Lacan) 的部分理論來說明作品丶作者及心理分析的關係。較傳統的心理分析,多把焦點集中在作者的心態或作品人物的心態上,而拉崗則把焦點放在語言及正文 (text) 上,所呈現的重覆或壓抑,都是語言指符所表現的不同,與作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且根據拉崗的說法,文學作品與心理分析也沒有顯明的分界。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