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91.03
所屬卷期/Vol. & No. 第21卷第1期 Vol. 21, No. 1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出刊年月/Date of Publishing
1991.03
所屬卷期/Vol. & No. 第21卷第1期 Vol. 21, No. 1
類型/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篇名/Title
In Search of Black Identity: Claude McKay’s Home to Harlem
追尋黑人身分認同:柯洛德.馬偕的《重回哈林》
作者/Author
紀元文 Yuan Wen Chi
頁碼/Pagination
pp. 103-122
摘要
在美國二十年代初興起的哈林文藝復興運動中,柯洛德.馬偕係一位倍受爭議的先驅作家。他22歲自牙買加移居美國,親身經歷過社會底層黑人所遭遇到的壓迫丶剝削,和凌辱。後來他旅居歐洲,廣泛接觸各有色人種,進而體會他們的生活、觀念丶與情感。他主張以黑人意識激發被壓迫的族群,以對抗白人的社會成制,認為這是黑人族群賴以圖存的不二法門。本文旨在分析馬偕所著《重回哈林》(Home to Harlem, 1928) 一書,書中馬偕藉著傑克 (Jake) 與瑞 (Ray) 這兩個角色,刻劃出理想的黑人形象,乃是心靈與肉體合而爲一。
《重回哈林》的主角傑克和瑞代表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物。傑克具有典型的黑人特質,充滿原始的活力:直覺、樂觀、感情奔放。歐戰期間,傑克流浪於英、法諸地,一心想重回哈林的家園;待他回到哈林後,重睹故舊景物,才覺得適意。他在火車的餐車上當二廚,結識當服務生的瑞,受其影嘗頗鉅;後來傑克決定跟女友費麗絲 (Felice) 前往芝加哥,開拓新生遠景。瑞是來自海地的移民,曾經上過大學,他有知識分子的敏感與睿智,瞭解黑人獨特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與生俱來的原始活力。他深知黑人在西方世界飽受苦難的癥結,卻因無力改變現狀而頗感沮喪;在現實生活上,瑞不敢接受雅嘉莎 (Agatha) 的真情摯愛。相形之下,他對生命的態度,不像傑克那麼肯定與積極。最後他衹得遠走歐洲,繼續探究歐洲文明墮落的原因。
質言之,馬偕在黑人文學上的貢獻,在他一生孜孜矻矻探究黑人美學,並且形諸於文學創作,翔實刻劃黑人生命的真相,冀能透過瞭解文化根源與傳統,以肯定自己的身分認同。這是他與極力主張改良主義的黑人知識分子,例如杜波思 (W. E. B. DuBois)、詹孫 (James Weldon Johnson) 等人,最大的歧異之處。
Abstract
--
關鍵字/Key Word
--
DOI
https://doi.org/10.7015/AS.199103.0103
學門分類/Subject
文學 Literature